精品资料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 资料信息

企业规模边界的系统审视(pdf 12页)

所属分类:管理知识

文件大小:463 KB

下载要求:10 学币或VIP

点击下载
资料简介:

企业规模边界的系统审视目录:
一、协调系统观的企业合理规模分析
二、权力结构观的企业现实规模考察
三、尾论:其他可继续的工作

 

企业规模边界的系统审视内容提要:
要探究分工效率,就需要将分_丁和协调联系起来,离开协调谈论分工只是劳动的分立(朱富强,2004a;2004b)。事实上,协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协调是提高劳动有效性的根本因素,对分立的劳动进行协调所创造的集体力是价值之源(朱富强,2001)。一般来说,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带来的效益增进主要来源有二:一是由于更多团队成员日益加强的共同生产背景而比较容易增进劳动间的隐性协调;二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也加强了劳动间的显性协调(朱富强,2004c)。究其原因在于,由于不可分割性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学习效应,企业总存在着某些闲置的生产性服务,这些闲置的资源可以被利用起来开拓新的业务,如即使管理力量不变,在不减少既有经营效率的前提下,仍有管理服务可用于企业扩张,现有经理也可以教授新的经理。这种闲置资源实际上可被看成是企业原先投入的“沉淀成本”,它在企业规模的扩展中可进一步发挥其潜能,带来进一步的收益,笔者把这种基于分工协调增进效率的企业理论称为“协调收益增进说”(朱富强,2004b)。
显然,迄今为止,企业组织还主要为资本所有者所占有,企业主成为法定意义上的企业组织的所有者,并控制着企业规模扩张的决定权,而他更关心自己从企业规模扩张中获得的收益而不是协作系统本身的有效性。马格林(1974)就曾指出,“从分包制向工厂制的转移,乃是建立在资本家榨取更多的剩余物的能力的基础之上,而这种能力是从对生产活动知识的差别的控制中产生的”。这也就是说,对企业规模扩展的影响因素并不仅仅在于协调收益这一个方面,而是有着其他更为广泛的因素。其实,在马克思时代生产还主要以资源投入为主,企业的管理主要在于监督工人加大劳动投入,而管理者的协调活动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因此,马克思主要刻画组织内部的分工造成了异化,并发展了系统的异化观。


..............................

上一篇:SOP与SOC培训教材(ppt 32页)

下一篇:“娱乐大亨”打造中国的时代华纳(pdf 35页

工业企业安全管理重点概论(PPT 44页)

担保物权制度的新发展(doc 40)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春节文化活动大盘点(doc 12页)

互联网环境-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分析(doc 12页)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思想基础(doc 6页)

供应商与顾客关系管理练习题(doc 8页)

精品资料网 m.cnshu.cn

Copyright © 2004- 粤ICP备10098620号-1